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与上海BIM推广中心调研本市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

 

一、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教综合楼项目

图像

       项目特点

       1、设计阶段

       BIM提升了设计进度与设计质量。

       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实现了门厅、钢连廊、楼面隔墙等部位的多方案比选和优化设计,快捷确定了建筑设计方案,提高了设计进度。

       应用BIM进行冲突检查,消除了设计、施工阶段的主要碰撞,减少了后期的设计变更,提高了设计质量。

       针对地下室机械式停车库,采用BIM进行运营模拟;针对顶层大会议室,基于BIM进行消防疏散模拟,提出优化方案与管理方法。

       2、施工准备阶段

       应用BIM技术缩短工期、控制成本。

       施工阶段大量使用BIM技术,尤其是在机电模型核验、4D施工模拟技术、优化场布、采用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流程等不同环节和维度的使用。

       应用BIM进行深化设计(管线综合),消除了地下室部分的36处管线碰撞问题,进一步优化项目的施工图,提高项目自身品质,减少后期返工导致的工期拖延与经济损失。

       3、施工实施阶段

       应用BIM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项目管理。

       开发“漫拓云工程”BIM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时管控项目的工程监测、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

       利用BIM云平台的监测功能,有效地监察了邻近的地铁10号线及市政管线的变形情况。

       4、桩基工程竣工阶段

       应用BIM参数化功能,提高数据保存以及造价结算能力。

       通过构建桩基竣工模型,对实际竣工的主要信息进行了竣工核验与工程信息录入,以便后期查阅。

       运用算量软件对桩基工程进行了BIM模型算量,所获得的算量结果与投资监理提供的该标段桩基工程预算工程量进行了对比,旨在提高工程算量精度。

 

二、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型社区63A-03A地块项目

图像

       项目特点

       保障性住房+商住+商业为一体的装配式住房,项目建筑面积100%实施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混凝土装配率≥30%。

       项目采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PC结构体系—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相关预制构件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现场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式,通过浇筑混凝土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因其独特的体系,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优异的防水性,预制叠合构件生产灵活,边缘约束构件定型化、模数化、标准化,经济优势突出,高质量、低污染等性能特点。

       BIM设计及施工人员采用BIM技术,建立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构配件制造、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高度集成化部品部件的应用管理,并通过BIM技术在综合管线中机电管线与结构碰撞的管控,采用大空间可变房型和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等多维度的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的集成应用,有效地优化了项目的整体品质,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嘉定新城F04-2地块项目

图像

       项目特点

       介于项目自身存在的多用途使用,地下面积庞大,管线复杂等特点,项目BIM小组通过整合模型,用Revit2015结合Navisworks对各专业模型进行深化,在三维环境下沟通协调,对管道排布决策,实现了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为后续的碰撞检查、净高分析提供模型依据。

       在设计阶段进行净高控制工作时,部分机房出口位置管线复杂,公共区域净空要求高,使用BIM技术控制净高可以很好达到项目要求。

       利用BIM技术可视化的优势,在施工前对重点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模拟和展示。提前对重点工艺进行把控,防治质量通病。

       利用BIM模型提前发现现场危险源,对应危险源提前做好交底和防护措施,把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规避,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制定不同的防护措施。

       运用BIM技术,施工现场与BIM现场模型还原度高,BIM技术平台的运用成熟,通过BIM模型和施工现场管理的结合,能提前发现重要碰撞问题并在施工实施前解决,并通过BIM模型减少图纸错误以降低成本等技术特点,最终通过全过程BIM技术的运用达到节约工程投资,优化建造周期的目的。

图像

       日前,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与上海BIM推广中心赴上述三个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进行了调研。市安质监总站相关领导在调研时表示,在推进项目应用BIM技术的同时,要加强BIM技术在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与监督中的应用,通过BIM技术与施工监管的结合,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和流程,建立起基于BIM技术的建设质量施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