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项目
项目名称
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公共服务中心
项目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路2130号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24399.6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579.4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820.2平方米。
建筑功能
办公、会议、公共服务
项目类型
既有建筑绿色更新项目
项目现状
项目于2021年8月建设竣工,后因功能投入使用逐步开展装修改造,于2024年开始正式全面投入使用运行至今。
建设/业主
单位
上海市虹口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设计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森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物业单位
上海恒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为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探索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施路径、推进方式和资源利用机制,研究本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中的适用技术,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开展了“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评定”工作。经评审,共评选出了20个优秀项目,其中铂金奖项目2个,金奖项目13个,银奖项目5个。在6月24日召开的“2025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举行了“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评定”颁证仪式。
江欢成院士为金奖项目颁奖
项目概述
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凉城路2130号,共包含2栋建筑,其中主楼1#楼为1栋地上9层、整体地下3层的公共服务中心、辅助用房2#楼为1栋1层垃圾房。总建筑面积24399.6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579.4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820.2平方米。中心由上海市虹口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建筑使用维护主要管理,内部包含虹口区体育局、虹口区档案局、江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湾镇图书馆、江湾镇街道党群中心、江湾镇街道派出所,共7家机关事业单位,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内部设有九回体育健身房、洛克公园篮球场、火烈鸟舞房、尚体老年之家,外部紧密衔接“彩虹印象”主题口袋公园,满足全龄化休闲服务需求。
定位目标
彩虹湾公共服务中心绿色建筑定位目标是打造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且健康宜居的公共空间。通过运用高效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先进的建筑围护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采用节水器具和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室内采光、通风设计,结合环保装修材料的使用,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并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与绿化配置,改善微气候,增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居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场所。
项目特色
中心从建设到运营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审核,2021年-2023年间内部机关单位陆续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2024年开展节水型创建,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进行水效对标达标提升创建,中心整体节约能源资源水平表现优秀。
01
以装配式贯彻全过程管理
中心初期建设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总体装配率40.34%,通过装配式建造方式,将装配式预制构件在工厂内生产,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而成的建筑。从而大幅减少现场施工中的工作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施工中的噪音、扬尘、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二次装修改造过程,仍采用装配式装修方式,如装配式吊顶、墙体、厨房、卫生间等,均为工厂预制,现场通过卡扣组件组装,其施工过程不影响正常办公,做到无感施工。
02
选择高能效绿色环保产品
中心在设备设施选择时选用高效绿色产品,空调系统采用1级能效VRV空调系统,同时搭配高效排风热回收装置以实现空调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照明系统全部采用LED照明灯具,且按照功能区域做好控制划分;用水系统采用1级水效产品,并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设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收集雨水用于绿化浇灌使用;中心亦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效益,建设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搭配燃气辅助热源,以供应整栋大楼的热水需求,太阳能热水利用率高达82%。
03
智能化辅助规范运行管理
中心能源资源采用标准化线上+线下运维管理,物业管理单位制定标准化巡检工单,每日两次线下运维巡检,同时搭载多项智能化管控平台,包括电力分项计量、智慧水务、智慧安防、智慧停车等,及时对中心能源资源利用及安全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管,并定期分析能源资源利用状况,动态分析查找异常情况,做到精细化管控。
04
以诊断分析挖掘节能潜力
中心不断引入外部节能技术支持支撑,对大楼能源资源进行搭脉问诊,近两年通过开展水平衡测试、水效对标达标、能源审计等多项节水节能审查,充分挖掘节水节能潜力,并不断提升优化,使得总体能源使用与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根据能源审计结论,中心能源利用水平优于同类型公共机构,水效指标满足上海市用水定额先进值,总体处于领先水平。
实施增益效果
彩虹湾公共服务中心绿色化更新改造项目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层面:项目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大幅降低了建筑运营能耗,减少了长期能源开支,同时雨水回收利用、节水设备的应用也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成本。
社会层面:该项目显著改善了公共服务环境,通过优化室内采光通风、使用环保建材,为居民营造了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多样化的绿色景观与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交流场所,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此外,项目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