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仇保兴理事长主题演讲专题报道:重建微循环――城市绿色发展新理念

2019-09-10 23:50:24

  11月23日,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仇保兴理事长在2018城博会“绿色生态城区与创新发展”论坛上以“重建微循环——城市绿色发展新理念”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他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应该摒弃最初疾风暴雨式的大拆大建模式,树立正确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政策措施和手段,积极探索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路径。仇保兴理事长提出了通过微降解、微净化、微中水、微渗透、微绿地、微修复、微农场、微调控等途径,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以下为仇保兴理事长论坛报告主要内容:

引言一:城市转型的条件

  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基本框架已基本定型;

  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或已完成规划;

  城镇化初期的“大拆大建”的弊端已经充分显现;

  市民对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的愿望日益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

  以城市为单元来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日益明确;

  十九大报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引言二:城市转型的基本思路

  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集中式机械式处理→分散有机化处理

  建造大型基础设施→小型适宜(填埋场的矛盾)

  单向排放处理→循环利用

  设施间相互分离→综合利用和共生(防空洞、地铁、河道、公园绿地的排洪作用)

  从上而下规划建造→上下结合,充分调动民间创新的积极性

引言三:城市转型的难点

  美国城市蔓延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未被发展中国家设计师们批判,反而加以模仿复制;

  决策者仍迷恋于巨大尺度的构筑物及“大变”的政绩观(宏大气派、中心式);

  工业文明的遗产:清晰的功能分区和让城市适应汽车已造成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交通拥堵;

  集中式处理对应于福特式大规模生产体系,已成为城市废弃物处理的基本模式。3R式处理方式难以启动。

一、微降解--重建失去的环节-“分解者”

  城市与自然的对立:生产、消费、降解三者的失衡。

  降解者分类

  ●垃圾资源化--3R市场化回收(自组织循环)

  ●有机垃圾--家庭或小区降解箱-肥料循环

  ●工业“三废“零排放

  ●城市矿山

  ……

二、微净化——就近净化循环利用

  现状污水处理偏好大型污水处理,污水收集输送距离长。

  STCC碳系载体生物滤池技术与目前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比较所拥有的技术优势

  ●具有非常高的净化处理能力,处理水可以达到中水和景观回用水的标准,BOD,SS,NH4-N等指标也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水的标准。

  ●处理效果稳定,可以高效运转20年以上。

  ●运行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仪表设备,不容易出现机械故障,运行管理非常简便、不需要特别的管理人员。其维持管理费用是国内目前同等处理技术运行成本的二分之一。

  ●不使用化学药剂,产生污泥量少,不引起二次污染,处理水具有生态活性,对修复水体防止水体产生富营养化有显著的效果。

  ●在污水发生源就地处理,不需要铺设庞大的下水管道。

  ●整个装置可以完全埋设在地下和河道中,不占用土地面积。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一致。

  分散式污水厂:适度规模、合理分布、深度处理、就地回用

三.微中水——源头处理、多级循环、乘法用水

  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水资源短缺。京津冀区域人均水资源量全国最低,新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供水水源中外调水占比47%。

  ●非传统水源利用不足。生态用水常年存在缺口。海水淡化厂产能利用率仅为31%,再生水回用率为32%。现状再生水在供水结构中占比21%。

  ●偏好大型中水处理设施。

四、微渗透--城市与生态基质共存之道

  ●不改变地表径流量分布;

  ●不干扰原有的生态敏感区;

  ●不改造原有的山水城格局;

  ●尽可能使地表透水--不干扰地下水系;

  ●每个城市单元力求使污染水趋于“0”排放。

五、微绿地--从美化景观到节能减排

  ●屋顶、立体绿化、行道树、小公园已成克服城市热岛效应的主力军

  ●建筑外立面绿化与外遮阳可减少夏季50%的空调

  城市绿地存在主要问题

  ●受土壤盐碱化的影响,不适合植物生长地区占比越来越高;

  ●城市绿地公园数量较少,满足不了居民日常游憩锻炼需求;

  ●绿地品质功能较差。

六、微修复——城市原有水系的治疗康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上世纪80年代,德国、瑞士等国提出了“重新自然化”概念,将河流修复到接近自然的程度,很值得借鉴。要停止那些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不填埋河湖、湿地、水田,不用水泥裹死原生态河流,避免使城市变成一块密不透气的“水泥板”。

  ●人工湿地-重建城市之肾

  ●河道生态修复

七、微农场--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

  ●欧洲都市农业的勃兴(个人农庄);

  ●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愿望;

  ●缩短食品生产链,确保食品安全;

  ●就地就近生产农业食品减少碳排放;

  ●结合城市空地和建筑绿化创造宜人环境。

八、微调控--以信息化促进城市水务绿色转型

  ●“城市数字化管理”--再造城市各阶层的共谋“绿色化”;

  ●从下而上形成城市绿色发展的细胞-绿色社区,是社会生态城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