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室内环境健康与生态功能材料”系列论坛圆满落幕

2019-09-10 23:49:56

图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并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建筑设计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建材工业的节能、节材,弥合设计与材料之间的断层,从而全面促进建筑设计与建材产业的绿色发展,积极响应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组织参加“世界城市日”》主题活动。11月22日下午,在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材料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8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系列论坛——室内环境健康与生态功能材料”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5号馆M503会议室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以“绿色功能材料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为理念,意在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家园,鼓励企业发展新思想,新思路,新模式。论坛邀请了包括7位发言嘉宾在内的多位国内外室内环境、建筑行业专家、学者、本市部分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部分科研院所、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国内领先功能材料生产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审视,共商绿色建筑领域的生态未来。

图像

图像

  本次论坛特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琼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秘书长王宝海首先代表协会向所有到场嘉宾和听众表示感谢并致开幕辞。

  本次论坛上,4位发言嘉宾分别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关键指标及对相关材料的影响”、“新一代水性硅藻涂料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硅质漆”健康涂料的发展方向”、“室内生态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相关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探讨室内环境健康与生态功能材料的核心命题。

图像

李景广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健康环境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

  首位发表主旨演讲的嘉宾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室内健康环境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李景广教授,李教授从室内外污染源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开始分析,通过对国家标准GB/50325和GB/18883里面对污染源的分析,提出控制污染源的有效措施。指出目前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影响空气质量的材料的多指标和低散发指标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很多不达标的,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室内装饰材料将逐步会被更多健康环保安全的材料取代,鼓励企业不断创新,研发出更多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新产品新技术。

图像

孙斌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建筑涂料分会秘书长

  紧接着发言的嘉宾是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建筑涂料分会孙斌秘书长,孙秘书长从硅藻涂料应用种类和功能、水性硅藻涂料中硅藻材料的解析、环保功能性材料在水性硅藻涂料的应用、水性硅藻涂料对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性、水性硅藻涂料的鉴别五个方面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新一代水性硅藻涂料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图像

俞浙军

弗克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涂料事业部经理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来自弗克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涂料事业部经理俞浙军,俞经理的发言让现场听众全面了解了来自加拿大技术的改性无机涂料—“硅质漆”,弗克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作为该技术的国内首家生产企业,也是克服诸多困难成功得将硅质技术在中国转化为产品,让我们更多的人能了解和体验到这种具有无毒环保、防水透气、耐污染佳、经济性好的家装涂料。

图像

夏文丽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材料与固废利用研究所高级研发员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就是来自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与固废利用研究所的高级研发员夏文丽,她首先讲解了对室内生态功能材料的分类及特点,接着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室内微生物污染源头识别监测和综合控制技术》(2017YFC0702800)中课题3:民用建筑防潮及抑菌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在抗菌材料方面的她所在研发团队开发的抗菌材料、空气净化材料、调湿材料。最后介绍了空气净化材料的分类及典型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主旨演讲结束后,紧接着是精彩的互动交流环节。主办方特邀上海市建筑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樊钧、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亚区技术服务经理杨卫疆、上海大通会幕新型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宇奇三位行业资深代表,就“生态功能材料的发展前景”这一话题展开了相关答疑,与现场的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现场反响热烈。

  此次论坛以“创新、联动、凝聚、共赢”为主题。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将就生态功能性材料的产品技术、施工技术、标准的建立以及市场定位等行业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为大家创造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建筑和环保领域内不同分工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气氛来提升学术质量。促进不同研究领域相互了解和沟通,协同提升创新能力。